栏目

取土标准

取土标准

发布日期:2021-11-01 浏览次数:1873

(一)测土篇

1、土壤样品采集的样点布设

(1) 代表性原则

选择典型区域、典型地块、典型作物和代表性耕作管理。

(2) 采样单元

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~200亩(平原区、大田作物每100~500亩采一个样,丘陵区、大田园艺作物每30~80亩采一个样,温室大棚作物每30~40个棚室或20~40亩采一个样)。为便于田间示范跟踪和施肥分区,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(同一农户的地块),采样地块面积为1亩~10亩。

(3) 采样时间

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,一般在秋后。设施蔬菜在晾棚期采集。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的第一次施肥前采集,幼树及未挂果果园,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。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,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采集。

2、采样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

(1)准备采样工具、器材

工具类:木铲或竹铲、样品袋、卷尺、牛皮纸袋、自封袋等。

器材类:GPS定位仪、照相机等。

文具类:样品标签、记录表格、记号笔、签字笔等。

安全防护用品:工作服、雨具、常用药品等。

运输工具:采样车、样品箱等。

(2)打印土壤样品标签



(3)确定采样人、记录人等工作人员,做好采样工作的分工。

每组由1名具备土样采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带队。每组人员2-3人,乡镇、村社干部等熟悉环境背景人员1名。采样人员按照采样、记录、定位、拍摄等分工。

(4) 采样

用木铲或(竹铲、竹片)刮去表层土(小于1cm),然后用铁铲挖出垂直竖面,再使用木铲或(竹铲、竹片)刮去竖面表层土后垂直柱状取样。土样应除去杂草、树根、砾石、砖块等杂物。一个样品采集完成后,应将木铲或竹铲清除干净,再采集下一个样品,避免交叉污染。大田采样深度为0~20厘米,果园采样深度一般为0~20厘米、20~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。

根据地块形状采用梅花形、棋盘式、蛇行等采样法。中心点由GPS定位仪定位。采样必须多点混合,每个样品取15~20个样点。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、深浅、宽狭大体一致;一个混合样品是由许多均匀一致的点组成,各点差异不能太大。



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(用于推荐施肥的0.5公斤,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2公斤以上,长期保存备用),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。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,弄碎、混匀,铺成正方形,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,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,保留一份,弃去一份。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,可再用四分法处理,直至所需数量为止。



样品采集后,填写二份样品标签,一份随样品装入样品袋中(或双层塑料袋夹层),一份粘贴在样品袋(塑料袋)上(可选择在外袋用记号笔写上样品编码代替此份标签),扎紧样品袋口密封有序存放。存放时注意防止标签污损、模糊。

现场采样结束时,必须逐个核对每个样品标签与采样点位基本信息,无误后将样品有序装箱(袋)、密封保存,并在样品箱(袋)上记录样品编码范围、个数、采样时间和采样人。全部完成后方可撤离现场。在运输中严防样品的损失、混淆或污染,并派专人押运,按时送至实验室。接收者与送样者办理样品交接手续。

3、样品的风干、制备

(1) 土样的晾晒条件与方法

土样晾晒场所环境要求:环境宽敞,四周植被较好,离开马路较远,基本无扬尘、无易挥发化学物。

土样晾晒室房间要求:自然通风良好,四壁、地面没有过度装修,基本保持原始状态; 由于样品量大,可以定制风干架,满足样品的晾晒要求。污染土样晾晒室在晾晒高背景汞含量的土壤时,要在通风系统下晾晒。

土样的晾晒方法:将刚采集的土壤样品放置于塑料袋上,把大块的掰小,拣出碎石、沙砾、动植物残体等杂物,摊成2cm~3cm的薄层。适时地对土样进行翻动、压碎,待样品用手细碾易碎时可进行样品研磨与筛分。

(2) 样品的制备

一般三人一组,一人负责称量贴标签、一人负责过筛、另一人辅助,搞清洁工作、样品瓶封口等。

样品粗磨与筛分:在制样室将风干的样品倒在塑料板上,用木棰,擀面杖继续压碎、同时拣出杂物,过10目尼龙筛。过筛后的样品全部充分搅拌混匀,按“四分法”逐级去除多余土样,最后保留约550克,铺开摊平,用角勺多点、均匀取样,按200g/份分装两份、100g/份分装一份,50g/份分装一份。用牛皮纸袋外加塑料自封袋封装,填写两份标签,一份放在牛皮纸袋与自封袋的夹层中(不需要粘贴在牛皮纸袋上),另一份用记号笔在外层自封袋上写下样品编码代替纸质标签。

样品细磨筛分:取上一步中50g粗磨样品(过10目尼龙筛),研磨到全部过孔径100 目尼龙筛。

(一)测土篇

1、土壤样品采集的样点布设

(1) 代表性原则

选择典型区域、典型地块、典型作物和代表性耕作管理。

(2) 采样单元

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~200亩(平原区、大田作物每100~500亩采一个样,丘陵区、大田园艺作物每30~80亩采一个样,温室大棚作物每30~40个棚室或20~40亩采一个样)。为便于田间示范跟踪和施肥分区,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(同一农户的地块),采样地块面积为1亩~10亩。

(3) 采样时间

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,一般在秋后。设施蔬菜在晾棚期采集。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的第一次施肥前采集,幼树及未挂果果园,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。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,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采集。

2、采样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

(1)准备采样工具、器材

工具类:木铲或竹铲、样品袋、卷尺、牛皮纸袋、自封袋等。

器材类:GPS定位仪、照相机等。

文具类:样品标签、记录表格、记号笔、签字笔等。

安全防护用品:工作服、雨具、常用药品等。

运输工具:采样车、样品箱等。

(2)打印土壤样品标签



(3)确定采样人、记录人等工作人员,做好采样工作的分工。

每组由1名具备土样采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带队。每组人员2-3人,乡镇、村社干部等熟悉环境背景人员1名。采样人员按照采样、记录、定位、拍摄等分工。

(4) 采样

用木铲或(竹铲、竹片)刮去表层土(小于1cm),然后用铁铲挖出垂直竖面,再使用木铲或(竹铲、竹片)刮去竖面表层土后垂直柱状取样。土样应除去杂草、树根、砾石、砖块等杂物。一个样品采集完成后,应将木铲或竹铲清除干净,再采集下一个样品,避免交叉污染。大田采样深度为0~20厘米,果园采样深度一般为0~20厘米、20~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。

根据地块形状采用梅花形、棋盘式、蛇行等采样法。中心点由GPS定位仪定位。采样必须多点混合,每个样品取15~20个样点。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、深浅、宽狭大体一致;一个混合样品是由许多均匀一致的点组成,各点差异不能太大。



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(用于推荐施肥的0.5公斤,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2公斤以上,长期保存备用),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。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,弄碎、混匀,铺成正方形,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,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,保留一份,弃去一份。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,可再用四分法处理,直至所需数量为止。



样品采集后,填写二份样品标签,一份随样品装入样品袋中(或双层塑料袋夹层),一份粘贴在样品袋(塑料袋)上(可选择在外袋用记号笔写上样品编码代替此份标签),扎紧样品袋口密封有序存放。存放时注意防止标签污损、模糊。

现场采样结束时,必须逐个核对每个样品标签与采样点位基本信息,无误后将样品有序装箱(袋)、密封保存,并在样品箱(袋)上记录样品编码范围、个数、采样时间和采样人。全部完成后方可撤离现场。在运输中严防样品的损失、混淆或污染,并派专人押运,按时送至实验室。接收者与送样者办理样品交接手续。

3、样品的风干、制备

(1) 土样的晾晒条件与方法

土样晾晒场所环境要求:环境宽敞,四周植被较好,离开马路较远,基本无扬尘、无易挥发化学物。

土样晾晒室房间要求:自然通风良好,四壁、地面没有过度装修,基本保持原始状态; 由于样品量大,可以定制风干架,满足样品的晾晒要求。污染土样晾晒室在晾晒高背景汞含量的土壤时,要在通风系统下晾晒。

土样的晾晒方法:将刚采集的土壤样品放置于塑料袋上,把大块的掰小,拣出碎石、沙砾、动植物残体等杂物,摊成2cm~3cm的薄层。适时地对土样进行翻动、压碎,待样品用手细碾易碎时可进行样品研磨与筛分。

(2) 样品的制备

一般三人一组,一人负责称量贴标签、一人负责过筛、另一人辅助,搞清洁工作、样品瓶封口等。

样品粗磨与筛分:在制样室将风干的样品倒在塑料板上,用木棰,擀面杖继续压碎、同时拣出杂物,过10目尼龙筛。过筛后的样品全部充分搅拌混匀,按“四分法”逐级去除多余土样,最后保留约550克,铺开摊平,用角勺多点、均匀取样,按200g/份分装两份、100g/份分装一份,50g/份分装一份。用牛皮纸袋外加塑料自封袋封装,填写两份标签,一份放在牛皮纸袋与自封袋的夹层中(不需要粘贴在牛皮纸袋上),另一份用记号笔在外层自封袋上写下样品编码代替纸质标签。

样品细磨筛分:取上一步中50g粗磨样品(过10目尼龙筛),研磨到全部过孔径100 目尼龙筛。

  • 上一篇:无
  • 下一篇:无